驕傲|全國僅2個,其中一個在泰州這里!
位于泰州市海陵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國家水禽基因庫,是由農業農村部批準建設的國家首批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水禽資源基因庫之一,為我國開展水禽種質創新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近年來,基因庫秉持“守陳”與“出新”原則,構建了以活體保種為主、生物信息保種為輔的保種技術體系,參與完成了揚州鵝、渝州白鵝、黑羽番鴨等品種(配套系)培育工作,推廣優質良種水禽3000萬只,直接經濟效益達3億多元,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禽類PGC保種
延續豐富品種資源
“從3日齡的鵝蛋胚胎里采1微升血,把它轉到特定的培養基里進行體外培養,讓這個細胞PGC(禽類的生殖干細胞)能夠擴增,長到很多細胞,再把這些細胞凍起來。”國家水禽基因庫(江蘇)實驗室內,資深研究員胡團軍正通過視頻,向大家演示如何精確地從鵝胚胎中分離和凍存性腺組織。
“我們進行體外培養禽類PGC(禽類的生殖干細胞),這個生殖干細胞能生成精子和卵子,為將來冷凍保存禽類做好充分的準備。”胡團軍介紹。
胡團軍是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傳染病和免疫學專業博士,中國動物學會寄生蟲專業委員會委員。2023年,他全職加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畜禽遺傳資源研究所、江蘇省水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禽類胚胎生物工程科技創新團隊領軍人才。操作簡便、成本效益高的雞胚胎性腺體外冷凍保存新方法,就是由胡團軍開創并驗證的,該技術讓大規模禽類冷凍保種成為可能。
目前,禽類胚胎生物工程科技創新團隊現有包括胡團軍在內的成員6人,其中博士3人,開展水禽種質資源保護與生物育種工作,保護地方品種資源的遺傳多樣性。
自主培育新品種
發揮水禽種質資源顯著優勢
基因庫的保種工作可謂“守陳”,將豐富的品種資源延續下去,但基因庫同時又在不斷“出新”,借助擁有的水禽資源優勢,由江蘇農牧科技學院自主培育的一系列水禽品種,具有明顯的品種優勢。
走進基因庫的繁殖性能測定舍,工作人員正在給蘇牧黑羽番鴨進行人工授精,在這里,每一只番鴨都帶有編碼,從育種到淘汰,鴨子的生長狀態均有記錄。
“相比于市面上的普通肉鴨,黑羽番鴨的胴體瘦肉率較高,肉質緊實,皮下脂肪薄,沒有普通肉鴨的鴨腥味,具有很高的市場潛力。”泰州豐達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畜牧師卞友慶說。
據介紹,蘇牧黑羽番鴨由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聯合泰州豐達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培育,目前已經進入第8個世代,正由國家家禽性能測定站進行生產性能測定,預計2-3年將會提交材料進行品種審定。
全國最大水禽種群
保種群規模達1.3萬只
豁眼鵝、浙東白鵝、太湖鵝、高郵鴨……在200余畝的國家級水禽基因庫,專門有一個保種展示區,各個品種或體型碩大、或肉質鮮美、或產蛋率高的水禽在這里都可以看到充滿生機的活體。
“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個水禽資源基因庫之一,基因庫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保存我國地方水禽品種,保護地方品種資源的遺傳多樣性。”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授、江蘇畜禽遺傳資源研究所所長、國家水禽基因庫(江蘇)主任王健介紹,基因庫由活體保種區等4個功能區組成,已入庫保存水禽品種資源36個,核心群規模達1.3萬只,是我國保存水禽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保種單位。
保種是手段,利用才是最終目的。基因庫十分重視發揮資源效應,服務我國畜禽種業研發。團隊正在培育蘇牧黑羽番鴨、鳳城白鵝、蘇牧麻鴨等新品種(配套系),這些新品種不僅遺傳性能穩定、繁殖率高,而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市場潛力。
來源:微海陵
編輯:陳歡
責編:岑丹
審核:戚翔 聞棟
- 項目|滬渝蓉(北沿江)高鐵連續梁中跨合龍段順利澆筑完成2024-12-05
- 人文|單聲研究會成立2024-12-05
- 現場|國家憲法日: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12-04
- 關注|建功新時代 巾幗寫榮光2024-12-04
- 關注|產業援疆 打造美食與愛心雙向奔赴盛宴2024-12-03
- 時政|泰州市婦女第六次代表大會開幕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