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AI網絡亂象 “亮劍” 筑牢網絡安全防線
從奧運冠軍全紅嬋家人聲音被AI合成冒用帶貨,到明星劉曉慶、張馨予的聲音、視頻被AI合成用于代言,再到張伯禮院士為某美白護膚品進行宣傳……AI技術的濫用已經嚴重侵犯個人權益,擾亂社會秩序,甚至成為詐騙、虛假宣傳的工具。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讓AI技術行正道、出正果,真正利人、利企、利社會,此次專項行動可謂正當其時,意義深遠。
AI技術濫用問題可能加劇虛假信息的傳播,甚至對社會穩定造成威脅。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特別是DeepSeek等智能大模型的崛起,AI已逐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然而,AI技術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論文造假、換臉欺詐等違規行為。從AI通過數據增強重構信息環境,影響公眾對事實的認知基礎;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能以低成本批量制造文本及高仿真音視頻,消解真實敘事權威;再到個性化推薦算法則構建起“信息繭房”,在潛移默化中分化社會共識,讓輿論場中的信息內容真假更難分辨……AI正淪為惡意營銷、網絡犯罪、意識形態滲透的“幫兇”。更值得警惕的是,AI生成內容的“深度偽造”特性,正在消解信息社會的信任根基,使傳統認知博弈方式發生改變。
人們被AI技術亂象困擾已久,此次整治專項行動是應時之舉,也是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的必由之路。此次“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分兩個階段開展。第一階段強化AI技術源頭治理,清理整治違規AI應用程序,加強AI生成合成技術和內容標識管理,推動網站平臺提升檢測鑒偽能力。第二階段聚焦利用AI技術制作發布謠言、不實信息、色情低俗內容,假冒他人、從事網絡水軍活動等突出問題,集中清理相關違法不良信息,處置處罰違規賬號、MCN機構和網站平臺。AI時代,技術本身并無善惡,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必須合乎人類主流價值規則體系,如此方能行穩致遠。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建設合乎倫理、安全可靠、尊重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我們才能讓數字紅利、智能紅利充分釋放,共同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等。同時,各地網信部門要充分認識專項行動對于防范AI技術濫用風險、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意義,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督導網站平臺對照專項行動有關要求,健全AI生成合成內容審核機制,提升技術檢測能力,做好整改落實;網絡平臺要完善審核機制,提升技術檢測能力,及時發現和攔截侵權、虛假、違法等不良內容;企業和從業者要增強自律意識,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將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廣大網民要提高AI素養,強化學習和更新AI有關知識,增強防范意識,謹防AI換臉、換聲等詐騙,自覺抵制AI技術濫用行為。多方攜手,向AI技術濫用亂象“亮劍”,確保AI技術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AI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的發展應當造福人類,而不是成為危害社會的工具。此次專項行動,為AI技術的健康發展吹響了號角。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有效遏制AI技術濫用亂象,讓AI技術在清朗的網絡空間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正能量。(于梅)
- 下好金融“及時雨”,為“兩新”注入強勁動能2025-05-09
- 【地評線】荔枝網評:“國聘行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搭鵲橋”2025-05-09
- 【地評線】紫金e評:首季“春風”勁,民企向“高”行2025-05-09
-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直面問題 動真碰硬 江蘇各地推2025-05-08
- 延時開放、一年舉辦陳列展近2500個……江蘇362家博物館這樣和觀2025-05-08
- 文化中國行丨“五一” 文旅熱潮勾勒強勁發展畫卷2025-05-08